内燃叉车

致力于产品的良好用户体验、有效的网络营销效果而努力

走近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发布时间:2024-03-24 04:44:48 来源:内燃叉车

  顧誦芬,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1951年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航空工業局。歷任航空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所長兼總設計師,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名譽院長等職務。

  王大中,1935年出生於河北省昌黎縣。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教育家。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982年獲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歷任清華大學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長,核研院院長、總工程師,清華大學校長等職務。

  北京北苑2號院,在一間有著60年歷史的辦公室裡,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正埋頭看書。多年來,他敏銳地關注著國際航空前沿科技發展動態,思考著中國航空工業該如何發展、該如何建設新時代的航空強國。

  今年是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70周年,作為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顧誦芬和新中國航空工業70年同呼吸共命運,從青絲到白發,將自己對國家和對航空事業的忠誠鐫刻在藍天上。

  1930年,顧誦芬出生於蘇州一戶書香門第,從年少時起,航空報國的信念就深植在他的心中。

  1951年,顧誦芬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航空工業局。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沈陽飛機設計室於1956年成立,顧誦芬擔任氣動組組長。顧誦芬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我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顧誦芬在學校學的是螺旋槳飛機,對噴氣式飛機的設計並不太了解,隻能夜以繼日地學習。

  聽說北航圖書館有相關資料,顧誦芬便從沈陽來到北京。為了不影響學生們學習,他就晚上到圖書館翻閱、查找資料。他還買來硫酸紙,把有參考價值的插圖描下來。最終,他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設計准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布局設計。

  顧誦芬隨后又完成我國首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飛機氣動布局設計,建立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他一刻不停,轉身又投入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研究。他所創立的飛機氣動力設計方法體系至今仍是國內飛機設計者的重要參考依據。

  1964年,我國開始研制殲8飛機,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殲擊機。顧誦芬先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殲8飛機氣動設計,后來又全面主持該機研制工作。

  1969年7月5日,殲8飛機實現首飛。顧誦芬的原同事徐德起撰寫的《嘔心瀝血為新機》書中寫道:“這一天,試飛機場上人們屏聲靜氣地注視著跑道一端的殲8,顧誦芬同志手掐秒表,准備測算殲8滑行時間。飛機飛起來了,秒表測得的數據與計算完全相符。20分鐘后,殲8返航,首次試飛成功了!觀看的人群一片歡騰!當時一些人去赴‘慶功宴’了,他卻悄悄離開人群,去思索下一步試飛方案。”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制,其作戰性能要求遠超殲8飛機。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是航空工業第一位由國家任命的型號總設計師。在他的組織領導下,上百個單位高效協作,僅用4年時間就實現了飛機首飛。

  1969年,殲8完成了首飛,但在跨音速飛行試驗中出現了因氣流分離導致的抖振問題。對於引起振動的原因,顧誦芬提出,通過觀察殲8飛機飛行中貼於后機身和尾翼上毛線條的擾動情況來對症下藥。他要上天觀察殲8飛機后機身流場。這對於從未接受過飛行訓練的顧誦芬來說是一個挑戰。

  決心已下,顧誦芬登上了試飛員鹿鳴東駕駛的殲教6飛機。為了觀察清楚毛線條的擾動,殲教6和殲8兩機的距離僅有5米左右。經過3次近距離觀測,顧誦芬承受著巨大的身體負荷,終於找到問題症結,通過后期的技術改進,成功解決了殲8跨音速飛行時的抖振問題。

  1986年,顧誦芬來到了北京的航空工業科技委工作。他把工作重點放到了參與國家重大項目決策和為航空裝備的體系建設、國防事業的宏觀布局建言獻策上。顧誦芬密切關注著型號研制任務,在C919、殲10、運20、教9、ARJ21等多個型號研制項目中擔任技術顧問、專家組負責人或成員,還積極推動我國水上飛機等的研發。

  顧誦芬尤其重視人才培養,他帶領的團隊中成長出了一位科學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兩位型號總指揮。還有大量的專家學者從他知識和經驗的寶庫中得到教益。

  顧誦芬的愛人江澤菲回憶,結婚以后,他們每一兩個月去一次沈陽的太原街,顧誦芬直奔書店,她則採購食品和其他家用物品,大約3小時后她再去書店找顧誦芬,然后一起回家。

  顧誦芬大學時學的是氣動力專業,工作后,他刻苦鑽研,很快掌握了飛控、航電等其他專業的技術。為了更好地工作,他還學習了多門外語,翻譯和校對了大量資料。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天曾經贊嘆:“大家都稱他為‘活圖書館’。他之所以有這個本領,除了有驚人的記憶力之外,還因為他勤奮學習,抓緊一切時間讀書。”

  雖年過耄耋,仍心向蒼穹。顧誦芬因病做過手術,可他仍然堅持上班。平時10分鐘的路程,他現在要花更多時間,但人們仍能看到他准時坐在那一把老舊木椅上工作學習。他說:“了解航空業的進展,就是我的晚年之樂。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看一點書,翻譯一點資料,盡可能給年輕人一點幫助。”

  2021年9月12日,山東榮成石島灣,天高雲淡、海風輕拂。86歲的王大中,在這裡見証全球首座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歷史性時刻——9時35分,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1號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機組正式進入“持續核反應”狀態。這是被業界公認的第四代核能技術的優選堆型之一,標志著我國在以固有安全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核能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60多年來,王大中帶領團隊走出了我國以固有安全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核能技術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成功之路。

  中國核能發展史上,清華“200號”是個特別存在。1958年,王大中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留校工作。這一年,清華大學向上級提出建議,自行設計和建造一座功率為2000千瓦的屏蔽試驗反應堆。方案得到國家批准,王大中成為反應堆的設計建造者之一。

  燕山腳下的虎峪村,是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反應堆選址之處,工程編號“200號”。從此,“200號”成為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核研院”)的代號。

  一窮二白,從零起步。建造屏蔽試驗反應堆,需要17個供應系統,數千個機器零部件,20萬米管線……平均年齡隻有23歲半的隊伍中,沒人有出國留學經歷,也沒人見過真正的反應堆,他們從做工程模型開始,用幾十台手搖計算機設計、計算……

  科研條件艱苦,生活設施落后。在北京遠郊荒山下,師生們隻能搭帳篷,動手拉電蓋房。當時的“200號”流傳著“二兩坡”的說法:從清華園到虎峪村要先坐火車,再走十裡山路。師生們笑稱那段山路為“二兩坡”——爬一次坡能消化二兩饅頭。王大中的女兒王奕,就是在“200號”長大的。王奕回憶說:“爸爸工作很忙,生活簡朴,但很開心。”

  歷經6年,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核反應堆——清華大學屏蔽試驗反應堆建成。王大中逐漸成長為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團隊領頭人。

  “王院士是戰略科學家。”清華大學核研院院長張作義說。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各國研究反應堆還沒有聚焦在安全性上。但王大中瞄准固有安全,將重點放在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研究上。

  當時,世界核能發展陷入低潮,但並沒有動搖王大中的決心。他做出3個選擇:一是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堆型﹔二是從小規模實驗堆到全尺寸工業示范電站的發展路線﹔三是堅持自主創新。這對中國乃至世界高溫氣冷堆技術發展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863”計劃支持下,王大中帶領團隊開始10兆瓦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研發。

  又是“從0到1”的突破。張作義介紹,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採用球形核燃料元件,全堆要裝2萬多個球。產品要經過嚴格檢驗,可耐受1600攝氏度高溫。制備時,每爐一次制備500萬個顆粒,不合格率要小於十萬分之二!

  “攻克關鍵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王大中說。研究團隊從基礎研究做起,最終批量生產出2萬多個燃料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0年,世界首座固有安全特性的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在清華大學建成。此時,距開始這項研究已過去14年。“許多同志,幾乎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高溫堆事業。”王大中說。傾情一生為核能,這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寫照?

  王大中還帶領團隊推動高溫氣冷堆從“200號”走向社會。多年以前,他就意識到核能在中國未來能源供給和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意義,他提出要實現實驗反應堆向工業規模原型堆的跨越。

  2006年,“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其核心工程目標是建設一座電功率為200兆瓦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為發展第四代核電技術奠定基礎。

  這個工程,就是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從立項到1號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又是十幾年奮斗。“第四代核電技術,中國是世界上首個實際建造電站的。”張作義說。

  “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方面的探索,將為中國乃至世界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貢獻更多‘綠色力量’。”王大中的老同事、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何建坤說。

  在清華園,很多師生都親切地稱他為“大中校長”。他歸納出清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三個要素:大師、大樓和大學精神。其中,大師體現辦學水准,大樓代表辦學基礎設施,大學精神則是“大學的靈魂和動力”。

  在王大中校長任上,清華恢復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凝練出“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倡導“嚴謹為學、誠信為人”。

  回首來路,王大中自己評價道:“科研如登山,過程往往充滿著困難、挫折和風險。克服這種困難,需要有悟性、勇氣和韌性。”

  面向未來,86歲的他初心不變:“科技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值得一輩子去追求和奮斗。”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ENGLISH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0]5494-1075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 "
現金網註冊送分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富遊娛樂城

400-0550-205

微信咨询
香港現金網資訊平台
返回顶部